南方工報訊 (通訊員劉友婷)近日,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首次發布善意文明執行促發展十大典型案例,案例涉及知名外資企業、中小微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家庭養殖戶等市場主體,包括“活封活扣”保障復工復產、分期履行緩解資金壓力、信用修復助力企業融資、股權融資幫助企業重生、柔性騰退實現漁民增收等內容。
“活封活扣”助企業恢復“造血”
2020年5月以來,珠海市橫琴新區人民法院陸續立案受理龐某、趙某某等10人申請執行珠海某醫藥公司的勞動爭議糾紛系列案件,總涉案本金達83萬多元。
當年6月,橫琴新區人民法院調查發現,被執行企業名下有一批機器設備可供執行,但直接扣押拍賣設備將導致其生產研發停滯,且拍賣變現周期較長,勞動者工資也難以馬上兌現。
對此,橫琴新區人民法院采取“活封”措施,允許企業正常使用設備,全力保障復工復產。在推動和解過程中,利用新出臺的產業利好政策,鼓勵企業籌資還債、穩定勞動者對企業按期履約的信心。
為優先保障工人工資執行到位,并著力扶持被執行人渡過疫情難關,執行局多次與申請人、被執行人溝通交流,建議采取分期履行的方式,盡力促成執行和解;在執行措施方式與執行進度上,不僅采取活封,也延緩了拍賣程序,讓被執行人爭取公司資金融資的時間,盡力、盡快盤活公司。
2020年11月5日,橫琴新區人民法院促成10位勞動者、湖南某科技公司工程分公司和被執行人共同達成執行和解。11月11日,被執行人提前一天將款項轉賬至橫琴法院賬戶,至此該系列執行案件全部執結完畢。
該案中,執行法院既保障了勞動者合法權益,又避免了企業設備被拍賣,為企業恢復“造血”功能創造了條件。
《信用修復證明》促生產重回正軌
在另一起案件中,珠海市香洲區人民法院為主動履行義務的被執行企業發放《信用修復證明》,為其恢復信用額度,助力企業融資貸款。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珠海某物聯公司生產經營每況愈下,2020年開始陸續拖欠員工工資。黃某等17名員工向香洲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要求支付生效裁決確定的欠薪37萬余元。該公司表示,因項目“爛尾”,款項無法收回,資金周轉困難,但股東們正積極籌款,希望給予履行寬限期。
為了解該公司實際經營狀況,執行法官前往公司實地調查。法定代表人汪某告訴執行法官,目前公司已經無人辦公,但股東們還想堅持經營,正想方設法盤活已斷裂的資金鏈。
“員工們的合法權益必須及時兌現,但采取嚴厲的信用懲戒措施意味著公司招投標、獲取貸款等經營都將受到影響,員工們的權益將更加無法保障?!睘榇?,香洲法院秉持善意執行理念,沒有將該公司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2022年3月22日,該公司將最后一筆執行款轉入法院賬戶,全部欠薪已履行完畢。由于該執行案件信息仍影響企業的貸款信用審核,4月11日,香洲法院向該公司發出《信用修復證明》,為公司填補信用“缺口”,方便其正常參與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融資信貸等活動,被執行企業生產經營重回正軌。
該案件中,執行法院巧用分期履行、執行和解,兼顧保障勞動者生存權益與企業發展利益,為經濟困難但具有挽救價值的中小微企業緩解了債務壓力、爭取了再生時間。同時,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對“誠實而不幸”的中小微企業慎用信用懲戒措施,督促引導企業糾正失信行為。積極探索信用修復新舉措,消除執行案件對企業的不良影響,實現守信激勵。
責任編輯:張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