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工報“我為‘高質量發展’建言”系列評論之七:
增進職工福祉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
□南方工報評論員潘潮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倳浀闹匾撌銮宄乇砻?,高質量發展要回歸發展的本源,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當前廣東高質量發展按下“快進鍵”,再次明確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落腳點,有利于鼓足干勁、聚力前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薄肮膭罟餐瑠^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眲趧诱呤侨嗣竦闹黧w,站在勞動者視角,對高質量發展可以解讀出兩層意涵:
一方面,“天上不會掉餡餅”,一切美好的生活都要靠共同拼搏來取得。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美好生活只會是空中樓閣。這就要求廣大職工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持續提高勞動生產率,不斷創造和積累社會財富,奮力實現經濟發展的新突破。換言之,要把“蛋糕”做大做好。
另一方面,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發展而發展,而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勞動者的利益、愿望和訴求,更好地滿足職工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給大家帶來更大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就要求構建合理的分配格局,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換言之,要把“蛋糕”切好分好。
職工的美好生活需要立體而多面,不僅包括吃穿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又包括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健全的社會保障,等等。毋庸諱言,由于當前不夠平衡不夠充分的發展,職工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生育、托育、養老、住房等方面,仍然面臨一些急難愁盼的問題,需要全社會從多個方面予以切實解決。比如:要穩步提高職工的收入水平,實現“技高者多得、多勞者多得”,提高勞動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又比如:要有序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和社會福利水平,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讓勞動者減輕拼搏前行時的負擔。又比如:要確保休息休假權利,讓勞動者能充分休憩,告別“請假羞恥”。
通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確保休息休假等權利,職工們就能實現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后顧之憂“敢消費”、有充分閑暇“樂消費”,從而讓發展成果更多地回饋到勞動者身上。這不但不是把成果“分光吃凈”,不是“養懶漢”,反而是在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部署提供支撐:
一方面,勞動者的美好生活,在物質層面相當程度就體現在工資待遇的購買力上。讓勞動者的所得更加豐厚,形成合理健康的分配制度,最有激勵作用,能極大地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充實勞動者收入,能有效提振消費。一個人的支出,會成為另一個人的收入;一個人的需求,會形成另一個人的崗位。讓發展的成果充分回饋給勞動者,有助于擴大內需,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總之,更美好的明天,需要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要不斷滿足職工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愿每一個努力奮斗的人,都能贏得掌聲陣陣;每一個辛勤耕耘的人,都能收獲果實累累。
責任編輯:張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