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工報“我為‘高質量發展’建言”系列評論之六:
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支撐廣東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南方工報評論員郭子健
今年的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22年,廣東經濟總量達到12.91萬億元,逼近13萬億元大關,連續34年全國第一。廣東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9%,其中第一產業增長5.2%。在經濟貢獻中,裝備制造業在廣東GDP占比超過30%,顯著地發揮著經濟“壓艙石”的作用。
很顯然,在推動廣東高質量發展中,裝備制造業的作用舉足輕重。但是,近年來,我省裝備制造業也遇到挑戰。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汕頭超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顯示器事業部高級工藝工程師黃貴松指出,因為工作壓力大、枯燥無味,工資待遇低,制造業成本增加、多數企業利潤不高,技術人才培養周期長、企業培訓成本高,特別是第三產業帶來的沖擊等,造成裝備制造業人才流失,導致人才斷層、技術斷檔、生產率下降等,嚴重制約高質量發展。
因此,培養、留住、用好高技能人才,是廣東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
近年來,國家和各省市就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均提出了科學、系統的意見、方法和路徑。比如: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政策支持、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高技能人才工作體系;從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四個環節,“全鏈條”構建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體系;“以行業企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基于崗位價值、能力素質和業績貢獻”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體系;“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工作業績為重點,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職業道德養成”的人才評價體系;“以國家表彰為引領、行業企業獎勵為主體、社會獎勵為補充”的表彰獎勵體系等。
在這些政策中,“全方位”優化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路徑,“多舉措”確保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實效,針對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打破人才成長“天花板”,讓技能要素參與分配制度,實行年薪制、協議工作制、特崗特酬,實現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靈活解決技能人才待遇低的問題,提升技能人才價值感,加強對技能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提高政治地位的現實舉措,更直擊人心。
今年26歲的全國人大代表楊登輝,中職畢業后成了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的學生,鉆研數控銑技術。2017年,他代表中國參加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奪得數控銑項目金牌。之后留校任教,將自己的技能、比賽經驗毫無保留地教授給學生,用技能服務社會。楊登輝的成功告訴我們,為技能人才打通職業發展通道,打破人才成長“天花板”,讓技能人才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真正體現技能人才的價值,相當重要。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裝備制造業民營企業帶頭人、廣州白云電器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德兆認為,數字化轉型是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其難點之一就是復合型人才短缺。在這方面,白云電器公司為我們提供了具體而生動的實踐案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全維度探索“五個融合”精準落地;參與國家級示范職教集團運營,與十多家職業院校、技工學院深度合作,共建產業學院、實訓基地;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現代學徒制培訓,培育了數千名高質量技能人才;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最后實現了企業高質量發展。
從楊登輝的成長,到白云電器的發展,無不表明創新型、復合型、工匠型、國際型高技能人才在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他們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對鞏固和發展工人階級先進性更是意義重大。
裝備制造,國之重器。高技能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靈魂。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讓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當好示范,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廣東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尤為關鍵。
●約稿啟事
兔年首個工作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在廣州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為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描繪奮進藍圖,吹響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立足當下,如何理解、助力高質量發展?工會組織如何找準工作的落腳點、著力點、突破口,服務好職工群眾?企業如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更好地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廣大職工如何立足崗位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本報開設“我為‘高質量發展’建言”系列評論欄目,歡迎大家踴躍投稿,建言獻策。來稿一經刊用,稿酬從優。投稿郵箱:su83865299@163.com。
責任編輯:戴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