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茶產業學院培育后備人才 單位供圖
對于廣州地鐵G031網軌檢測車鍵盤不能輸入里程的難題,廣州地鐵集團首席維修專家張重陽持續鉆研,不斷試驗,最終通過轉換思維模式,自己設計驅動電路,成功解決了這個長期困擾一線工人,連廠家都不能解決的問題。當時,他興奮得圍繞著西廊運用庫跑了兩圈……近日,“新時代職業院校勞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舉行,該校勞模教育學院名譽院長、德育導師張重陽親身示范如何做一名新時代的勞模工匠,講述勞動帶來的快樂。
當天,教育部職業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勞動教育專委會主任,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原黨委書記王官成,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新時代產業工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主任、碩士生導師彭維鋒教授,以及來自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34所院校的100多位勞動教育工作者,聚焦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弘揚和傳承,職業院校的勞動教育怎么教、怎么育、怎么評等問題進行系統探討,為職業院校新時代勞動教育提供“新解法”。
實踐
職業院校把勞動教育與德育工作相結合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各職業院校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在實踐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們堅持將勞動教育納入職教人才培養全過程,學校頂層出臺制度,整合資源,從學校、家庭和企業三個維度統籌推進第一、第二、第三課堂勞動教育與實踐,協同開展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教育?!毖杏憰?,王官成介紹,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面向全國開展“勞動教育骨干師資”培訓,編寫出版《勞動教育》等教材、制定《勞動教育實踐評價手冊》,利用云平臺從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安全、勞動技能、勞動精神、勞動成果等維度進行“六維一體”的過程性評價,解決勞動教育“怎么教”“教什么”“怎么評”等問題。
記者了解到,廣東各職業院校把勞動教育與德育工作相結合,讓勞動教育為職教學生成長賦能。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實施“六個一工程”(一個方案、一本教材、一套課程體系、一個品牌活動、一個平臺、一批實驗基地),把勞動融入日常教學、創新創業教育、校園文化、社會實踐。該校智能小車協會自己動手制作的小車,已連續參加10屆全國大學生智能車競賽并多次榮獲一等獎。手工皮具制作勞動教育課程,讓學生們在“慢”時光中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
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與國家統計局清遠調查隊深化校地合作,聯合開展調研,合作撰寫的調研報告獲得廣東省調查總隊采用;與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清遠分院聯合設立社情民意調研中心,深度開展合作項目研究。學校還通過鄉村振興夢工場等基地平臺助力鄉村經濟。師生共同設計制作工藝品,讓平遠果農豐產又豐收,助力平遠甜橙走出大山;共創《一縣一品古驛道農產品系列包裝之徐聞站》,為徐聞菠蘿等農產品鼓與呼。
建言
構建“做中學”的勞動教育體系
目前,職業院校勞動教育還存在短板,例如,勞動教育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課程內容體系不夠完善、形式較單一、宣傳不到位、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學生中還存在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
研討會上,專家們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建言。彭維鋒表示,在長期實踐中,我們培育形成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建議用“三種精神”厚植新時代高素質人才的精神底色和奮斗路徑,解決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存量問題和增量問題。
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副校長唐曉林建議,職業院校要充分發揮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主體性,激活勞動教育發展的內驅力,將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思政勞育、課程勞育、活動勞育、文化勞育“四位一體”,構建新時代富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體系。
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學生工作部部長李智軍倡導從應用技術和職業教育的角度去研究勞動教育,借助教育科學的理論、方法對勞動教育怎么教、怎么育、怎么評等問題進行系統探討。
如何抓住勞動教育課程、師資隊伍建設、實踐資源應用等關鍵環節,讓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的成果輻射到更多群體?與會專家建議,未來,勞動教育的實施要加強師資隊伍培養,教育教學要緊緊圍繞“三全育人”,特別是勞動實踐教育教學更要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和“做中學”等職教特點,在日常生活勞動、生產性勞動、服務性勞動的開展過程中,要融入區域和學校特色,形成高質量的勞動教育職教體系。希望各級主管部門能積極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動勞動教育,進一步明確勞動教育的管理機構,明確勞動教育專項經費數額比例,在教師職稱評審中設置勞動教育專業,開展勞動教育示范學校、一校一品、典型案例等項目評比,激勵學校不斷創新勞動教育內容和方法,提高勞動教育工作水平。
典型
產業學院將實踐與科研并舉
銅鑿剪紙、英石盆景、瓷板畫、木雕、朱泥壺……與會人員參觀了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國匠樓和公共空間陳設的精美工藝品。該校開設有非遺剪紙、非遺英石盆景制作、非遺面塑、收納整理、藝術插花、健康輕食、潮飲制作、茶藝文化等貼近學生生活的勞動課程。在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英德積慶里茶園,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勞模德育導師王原鵬還進行了《茶葉加工技術》教學展示。
“英德茶產業學院立足英德市茶產業發展現狀,培養高水平技能型專門人才?!睆V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信息工程與商務管理學院院長李新介紹,英德茶產業學院由英德市人民政府、英德市總工會、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英德市茶行業協會、英德市茶業龍頭企業五方共同組建,自2020年12月24日成立以來,一直堅持育人為本、產業為要、產教融合、創新發展。
積極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2021年,英德茶產業學院走訪英德市百家茶企,調研企業需求,把準企業脈搏,針對急缺人才積極開展現代學徒制項目;成功申報省級學徒制項目試點,完成學徒制項目考試和招生工作,共錄取學徒30名;聯合英德市職業技術學校,實施中高職三二分段招生,已錄取茶藝與茶文化專業2020、2021兩個年級共70名學生,為英德市本地茶產業培育后備人才。
搭建產學研服務平臺?!澳壳?,英德市產業存在從業人員技能水平和學歷水平不高,從業人員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嚴重不足的問題,制約了產業發展?!崩钚陆榻B,茶產業學院成立后,依靠學校的工會資源和師資力量,針對茶行業職工開展技能培訓和競賽,累計舉辦了74場技能培訓,共5600余人參加,9場技能競賽共2400余人參賽,扎實推進英德市茶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如今,英德茶產業學院建設成果已得到社會認可。2022年8月首屆世界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博覽會召開,全球123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名代表在線上線下參會,英德茶產業學院成為亮相其中的典型案例之一。(南方工報全媒體記者王艷)
責任編輯:戴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