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以來,隨著電視劇《狂飆》的熱播,作為該劇主要取景地的“僑都”江門也火出圈,大批游客慕名而來,“跟著《狂飆》游江門”。數據顯示,春節假期,江門重點監測旅游景區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30.28%和205.55%,實現“開門紅”。
對于突如其來的人氣“爆棚”,江門做了哪些努力與準備?近日,記者走進江門熱門景點,尋訪江門文旅今日“狂飆”背后的故事。
“火得太突然了”
《狂飆》劇集落幕已有一段時間,而取景地江門的旅游熱度仍在持續。
在三十三墟打卡拍照的游客
2月底,在劇中“舊廠街”部分街景選址地——江門市蓬江區長堤歷史文化街區,記者看到,前來打卡的游客和市民絡繹不絕。大家紛紛在劇中一個個拍攝點前打卡拍照,不少人還用手機開起直播。
“舊廠街”是高家兄弟發家之地,劇中有8個場景均在此拍攝,包括強盛小靈通店、豬腳面店、安欣和高啟強“擦肩而過”的十字路口等名場面。為了方便游客尋找打卡點,對照實景進行深度游,街區所在街道貼心地制作了同點位劇照上墻,游客只需掃一掃劇照下的二維碼,便可知取景點的文化歷史。
在該街三十三墟、新市路一帶,一排排具有嶺南特色的騎樓建筑群下,商鋪店主們在顯眼處掛上了《狂飆》周邊產品售賣,如用毛筆書寫的劇中經典臺詞的紙扇、《孫子兵法》,以及劇中曾出現的新會陳皮等特產,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購買。
“火得太突然了?!苯T市蓬江區博物館宣教工作人員劉志豪直言,春節后,他已馬不停蹄忙活了一個多月,幾乎天天都有觀光接待。由于之前有關街區的文史資料不夠豐富,他和同事們不得不加班加點趕工梳理。
位于臺山市端芬鎮大同河畔的梅家大院,同樣游人如織。劇中,高啟盛為了“洗白”哥哥,與李響同歸于盡的戲份正是在此取景拍攝。
如今,這里在非周末時間都擠滿了前來打卡拍照的游客。為了讓游客拍出“大片感”,沿街店面主動為游客提供鏡子等各式拍攝輔助工具。高啟強兄弟倆“最后一餐”的取景地“鄉源坊”特產店,也改賣起了豬腳面,店內不多的桌子已坐滿了食客。更多的游客則是踩著吱呀吱呀響的老式木臺階,爬上騎樓三樓,重溫一回劇中的場景?!斑@么多年,生意從沒這么好過?!泵芳掖笤壕皡^內一名銷售當地土特產的女店主說。
據端芬鎮副鎮長巫劍平介紹,自《狂飆》熱播以來,來梅家大院旅游打卡的游客數量大增,“一個小時就有一臺旅游大巴過來?!睘榇?,該鎮專門成立梅家大院管理專班,全天候維護大院內外秩序,疏導交通,提供志愿服務。此外,還聘請了三位專職講解員,在梅家大院為游客免費提供講解服務。
為什么是江門?
據公開信息顯示,電視劇《狂飆》以江門為中心向外尋找取景地,涉及佛山、中山、珠海等廣東多個城市。其中,來自江門的地點共有100多處,是劇中取景地最多的城市。而在此之前,《讓子彈飛》《誤殺2》等熱門影視作品都曾在這里取景。
梅家大院取景點
江門,作為取景地,何以獲得這么多導演的青睞?
《狂飆》總制片徐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分享過他取景江門的理由。在他看來,江門既保留了傳統的老洋樓,也有濃厚的都市氣息。而該劇所橫跨的三個歷史時段,每個時段都能在江門找到匹配的外景,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事實上,作為中國第一大僑鄉,江門擁有得天獨厚的僑鄉風情和建筑風貌。這里有廣東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全市6個縣(區市)分布著4300多座碉樓,而沿街建成的騎樓在江門更是隨處可見。旅居海外的華僑在回鄉建房子時,往往將拱券式窗墻、羅馬柱、雕花欄等西式建筑特色融入其中,形成中西合璧的獨特風味。
這其中,以梅家大院最為典型。這座于1931年由當地梅姓華僑以及僑眷僑屬創建的大院,內有108幢二至三層騎樓建筑,中間是寬闊的廣場,廣場與四周鱗次櫛比、開間大小統一而風格各異的騎樓結合,形成一個半封閉的建筑空間,漫步其間,恍如來到歐洲城市的集市廣場。
令人稱道的是,江門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并沒有對這些老建筑和老街道進行大規模翻新,而是秉承“民生為先、修舊如舊、活化利用、記住鄉愁”的理念,通過活化改造,使得歷史文化建筑得以完整保存,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這也是江門能夠在影視劇中呈現出不同的時代感的重要原因。
以長堤歷史文化街區為例,當地通過“繡花”“織補”“微改造”等漸進方式保護活化街區,由此才塑造出了融匯中西韻味、凝聚歷史人文氣息的“天然影棚”。
“這片區域火起來,是遲早的事?!痹趧⒅竞揽磥?,長堤歷史文化街區的最大特色是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城市濃厚的歷史韻味,煙火氣息濃郁。作為歸國華僑的后代,喧囂的菜市場、便利的街邊小店,以及“一盅兩件”的慢時光,是劉志豪記憶深處最初的老廣生活。如今,那些有著鮮明時代特征的歷史建筑、文化景觀和市井生活依然在江門延續著。
如何讓熱度持續“狂飆”?
因《狂飆》熱播而火起來的江門文旅業,無疑迎來新一輪復蘇和發展機遇。
在影視IP的加持下,如何讓“旅游熱”持續下去?江門已在探索和實踐。
安欣與高啟強“擦肩而過”的十字路口實景
記者從江門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了解到,早在2020年,江門就出臺了《江門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條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對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進行傳承保護。長堤歷史文化街區火爆后,當地已對規劃范圍內11公里長,約1.96萬平方米的傳統街巷進行整體三維建模和全要素數據采集,全方位保存歷史狀況和表達價值要素,開發可視化應用平臺,為后續保護修繕、改造利用和活化運維提供基礎支撐。
在風雨中矗立了90多年的梅家大院,也將在今年啟動系統保養維護工程,對其中1至6墩騎樓7206平方米的建筑立面進行修復,并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騎樓采取搶險加固措施。修復工程將以清洗修補為主,確實破損、缺失的按原樣進行復原,以保留騎樓墻面的歷史滄桑感。
“修復重在文物的保護傳承,比重新蓋樓肯定更耗時耗力,蓋樓的叫工人,修復的叫工匠?!?nbsp;巫劍平總結道。他期待著,借助這波流量,帶動今年全鎮15個文旅項目“全面開花”。
作為江門華僑記憶的傳承者和講述者,劉志豪同樣希望,利用影視業熱度帶動老街區的整個配套設施的改善,并加強對史料、文化上的深度挖掘。
Co-Found智庫秘書長張新原建議,江門可利用和結合影視作品,進行相關IP引爆點宣傳,包括讓當地文旅局長出圈代言、建設熱度IP的文旅產業園等,以提高游客在當地的沉浸體驗,不斷為當地文旅業的發展提供新助力和新動能。
“江門市將積極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優質影視作品取景拍攝地及后期制作地,持續做好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與活化利用,大力發展文旅產業,不斷提升江門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讓‘網紅城市’熱度持續‘狂飆’?!苯衲陜蓵陂g,全國人大代表,江門市委副書記、市長吳曉暉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說。
?。▉碓矗耗戏焦?作者:文/圖 全媒體記者許接英 通訊員屈靜)
責任編輯:張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