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工報訊(全媒體記者許接英 通訊員粵消宣)日前,廣東省消委會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投訴情況分析報告。今年第一季度,廣東全省各級消委會共接待消費者來訪和咨詢5.81萬人次,處理消費者投訴89614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6286.02萬元。其中,因經營者欺詐行為得到加倍賠償投訴62件,加倍賠償金額約2.21萬元。
從總體情況看,第一季度投訴呈現出投訴總量有所下降,不同地區出現增減;商品類投訴略有上升,服務類投訴出現下降;售后服務投訴量大,合同類投訴下降明顯的特點。其中,新能源汽車質量售后及跨境網購等問題是投訴的熱點、難點。
新能源汽車投訴增多
報告指出,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因綠色、環保而受到消費者的追捧,市場份額不斷提高,但相關投訴也不斷增加。2023年第一季度,全省各級消委會處理汽車及零部件投訴3901件,同比上升11.65%,增加407件。其中,新能源汽車投訴增多,投訴問題主要包括:延期交車,存在交車順序不透明、加錢插隊提車等情況;行駛中斷電、續航里程縮水、電池等零部件故障等問題;售后服務不到位,如新車保修期內不予維修、多次維修仍有問題、不履行三包責任等。
省消委會提醒消費者:選購新能源車,要綜合考慮車輛返修率、售后服務質量及網點設置等因素,選擇資質齊全、規模大、信譽良好的經銷商,盡可能使用原廠車輛和配件,減少質量問題發生概率;不輕信銷售人員口頭承諾,重要內容和條款寫入合同;提車時要仔細查驗車況,發現問題及時提出,并注意證據留存和留痕,遇到消費糾紛及時依法維權。
跨境網購消費體驗不理想
近年來,跨境網購逐漸成為消費者喜愛的購物方式之一,伴隨而來的消費投訴也增多。2023年第一季度,僅通過廣東消委會“粵港澳大灣區消費投訴轉辦平臺”轉辦處理的跨境網購投訴就有96件,超過去年全年數額。
投訴的主要問題有:政策不明晰,體現在跨境網購政策復雜、指引不明確、責任主體模糊等;售后服務質量不佳,體現在消費者退換貨受限,售后服務不到位,快遞丟件、損壞申訴理賠難溝通等;物流服務和商品質量問題,體現在跨境貨物運輸繁瑣、時間長,商品真假難鑒定等。
省消委會提醒消費者:消費者網購跨境商品,要盡量選擇大型、正規的平臺,還要確認是否有商品品牌授權等正品憑證;要注意區分跨境電商企業、平臺運營方和提供平臺運營服務方等主體,仔細閱讀用戶協議、退換貨責任規則、管轄和法律適用條款,仔細確認信息后再下單。
售后服務多個領域投訴集中
售后服務依然是影響消費者消費體驗的重要因素。報告顯示,近年來,部分企業不重視售后服務,導致相關投訴不斷增加。2023年第一季度,全省售后服務類投訴33558件,同比增加2175件,漲幅6.93%,投訴量和增長量在投訴類別里均最大。售后服務類投訴主要集中在移動電話服務(3864件)、培訓服務(1853件)、服裝(1808件)、網絡接入服務(1691件)和汽車及零部件(1634件)。
投訴問題主要有:商家不履行“三包”政策規定,故意拖延退款時間,拒絕退換貨等;商家不按約定履行送貨或安裝義務,或額外收取費用;售后客服難聯系,問題處理時間長,工作人員態度敷衍。
省消委會提醒消費者: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服務時,要仔細閱讀售后服務條款,了解售后服務的具體內容,避免因不了解相關規定引起糾紛。同時,保留好證據,包括購物憑證、保修單據、發票等,為日后維權留存有力證據。消費者在接受售后服務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應積極主動維權,可以首先與商家溝通,若商家拒絕履行義務,可向消委會或行政部門進行投訴,也可以通過司法途徑解決。
責任編輯:戴小玲